專題分享 | 孩子「不合作」抑或是「不能合作」!? | 文章日期 :2013-07-08 | 《由職業治療師王詠兒撰寫》
孩子於生活及學習上究竟是「不合作」,還是「不能合作」,普遍家長都會覺得孩子「不合作」多於「不能合作」。但當孩子碰上了「感覺統合」問題,他其實很想告訴爸媽,他實在「不能合作」,只是他不懂表達,家長你願意去了解「感覺統合」對孩子的影響嗎?
「感覺統合」簡稱為「感統」,源於美國職業治療師 Dr. Jean Ayres,她指出「感覺統合」是我們腦部將外界收到的感覺訊息,包括觸覺(皮膚)、視覺(眼)、聽覺(耳)、嗅覺(鼻)、味覺(口)、前庭覺(平衡)、本體覺(關節),組織成有用的資料,因應外界轉變,能作出適當的反應或行為。但當孩子對某種或多種外界感覺訊息有過度敏感觸覺或過弱反應,也會影響孩子的日常生活、遊戲及學習。
舉例有些孩子每次洗面或洗頭時,就會大叫大哭,甚至逃跑,我們會很生氣,會不明白孩子為什麼反應這樣大,但試想想,如果我將平常洗面時毛巾輕刷皮膚的感覺放大十倍或廿倍到你身上,你是否也會逃跑和呱呱大叫?
又或者當孩子坐著時同樣表現得不專心,不停用雙手撐起身體、踢前面同學的椅子、擠在同學或物件中間、碰撞自己的背部或頭部,我們會否知道孩子原來對肌肉及關節拉扯感覺過弱,需要尋求更多的刺激?
無論是孩子或成人都可能有某程度的感統失調,只要不影響日常生活、自我照顧或學習,就可無需理會。家長不妨留意孩子生活上的微小行為,這些小小的行為,正告訴你孩子在「感統」遇上了疑難。
下次,我們會用更多生活上的小例子與大家分享,同時又會教教家長如何應對孩子在感統上的問題。
〈歡迎轉載,請列明出處〉
小橡果兒童發展中心 www.littleacorn.com.hk | 2013-07-08 |
|
|